编辑推荐
余华长篇小说(4卷)
《活着》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福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本书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台湾《中国时报》10本好书奖(1994年)、香港“博益”15本好书奖(1994年)、第三届世界华文“冰心文学奖”(2002年)。入选香港《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许三观卖血记》有一天我坐到了桌前,我发现自己开始写作一个卖血的故事,九个月之后,我确切地知道自己写下了什么,我写下了《许三观卖血记》——我知道自己只是写下了很多卖血故事中的一个,另外更多的故事我一直没有去写,而且也不知道以后是否会写。这就是我成为一名作家的理由,我对那些故事没有统治权,即便是我自己写下的故事,一旦写完,它就不再属于我,我只是它们选中来完成这样的工作。因此,我作为一个作者,您作为一个读者,都是偶然。——余华《兄弟》这是两个时代相遇以后出生的小说,前一个是文革中的故事,那是一个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和命运惨烈的时代,相当于欧洲的中世纪;后一个是现在的故事,那是一个伦理颠覆、浮躁纵欲和众生万象的时代,更甚于今天的欧洲。一个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经历这样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一个中国人只需四十年就经历了。四百年间的动荡万变浓缩在了四十年之中,这是弥足珍贵的经历。连结这两个时代的纽带就是这兄弟两人,他们的生活在裂变中裂变,他们的悲喜在爆发中爆发,他们的命运和这两个时代一样地天翻地覆,最终他们必须恩怨交集地自食其果。——余华《在细雨中呼喊》我想,这应该是一本关于记忆的书。它的结构来自于对时间的感受,确切地说是对已知时间的感受,也就是记忆中的时间。这本书试图表达人们在面对过去时,比面对未来更有信心。因为未来充满了冒险,充满了不可战胜的神秘,只有当这些结束以后,惊奇和恐惧也就转化成了幽默和甜蜜。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如此热爱回忆的理由……我的写作就像是不断拿起电话,然后不断地拨出一个个没有顺序的日期,去倾听电话另一端往事的发言。——余华
¥ 92

作 者: 余华
ISBN: 9787506357920
出版时间: 2011-03-01 00:00:00
开本: 32

作品概述
编辑推荐
作者简介

山东高唐人。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班,硕士。历任浙江海盐县武原卫生院干部,县文化馆职员,嘉兰市文联创作员,杭州市文联专业作家,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委会委员。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余华作品集》(三卷),长篇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随笔集《我能否相信自己》,另发表中短篇小说《世事如烟》、《现实一种》、《十八岁出门远行》、《偶然事件》、《河边的错误》等数十篇。《活着》(意大利文版本)获1998年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0/05/06 17:5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