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没有个性的人(上下)
没有个性的人和等特戈多一样荒诞。故事发生在维也纳,在奥匈帝国。人们成立了一个委员会,筹备1918年庆祝奥皇弗兰茨·约瑟夫在位70周年的活动。在这同一年,德国将庆祝德皇威廉二世在位30周年。所以,人们称奥地利的这个行动为“平行行动”。然而。1918年正好是这两个王国覆灭的年份。主人公乌尔里希是这个委员会的秘书。乌尔里希是这部长篇小说的中心人物。1913年8月,故事情节开始的时候,他32岁。在这之前他已经进行过三次尝试,企图成为一个出人头地的人。但是当军官、工程师和数学家的三次尝试都未曾取得令他满意的结果。最后他认识到,对他来说,可能性比中庸的、死板的现实性更重要。由于他在一个极其技术化的时代再也找不到“整体的秩序”,他便决定“休一年生活假”,以便弄明白这个已经分解为各个部分的现实的“因由和秘密运行体制”。这样,乌尔里希便退而采取一种消极被动的只对外界事物起反射作用的态度。他觉得自己是个没有个性的人,因为他不再把人,而是把物质看作现代现实的中心:“今天……已经产生了一个无人的个性的世界,一个无经历者的经历的世界。”乌尔里希看到自己被迫面对自己的时代的种种问题,面对逻辑和情感、因果性和同属性。他认识到对他来说可能性比中庸的死板的现实性更重要。他觉得自己是个没有个性的人,因为他不再把人,而是把物质看作现代现实的中心……穆齐尔不是描绘了一个过去年代的肖像,而是试图把握住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奥地利社会精神状态中的典型特征并将其表现出来。这就是穆齐尔在这部长卷中所开辟的道路。
¥ 60

作 者: (奥)罗伯特·穆齐尔
ISBN: 9787506320153
出版时间: 2000-12-01 00:00:00
开本:

作品概述
编辑推荐
本世纪最重要德语长篇小说名次排出   最近,在德国贝特斯曼文学家出版社和慕尼黑文学之家的要求下,由作家、评论家和日尔曼文学家各33名组成的评委会,提出了一份20世纪最重要的德语长篇小说排名表。按照规定,每个评委可以提出3本小说。总共有76部小说在这次评选表上有名,但得一票以上的小说只有27部。位居前5名榜首的是罗伯特·穆齐尔的《没有个性的人》(35票),随后是弗兰茨·卡夫卡的《诉讼》(32票)、托马斯·曼的《魔山》(29票)、阿尔弗雷德·德布林的《柏林亚历山大广场》(18票)和君特·格拉斯的《铁皮鼓》(11票)。
作者简介
人们把罗伯特·穆齐尔与卡夫卡、普鲁斯特、乔伊斯并列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伟大作家。罗伯特·穆齐尔(1880—1942)奥地利小说家,生长在一个颇有名望的家庭。17岁进维也纳军事技术学院,1903年进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心理学、数学和物理。190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06年出版长篇小说《学生特尔莱斯的困惑》获得好评。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在大学任教机会,选择了作家的职业,后又出版短篇小说集《协会》、《三个女人》以及剧本《醉心的人们》等。1930年出版潜心十年创作的巨著《没有个性的人》第一卷,1933年又出版了第二卷。希特勒上台后,他开始了流亡生活。1936年因中风险些丧命,由于疾病缠身,终未完成这部巨著。穆齐尔生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五十年代后随着《没有个性的人》重新出版,他才引起西方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八十年代西方掀起穆齐尔热。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0/05/06 17:5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