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我们为什么不快乐
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有“饭疏食饮水”之乐,颜回有“箪食瓢饮”之乐,他们所乐的究竟是什么呢,以至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颜回“不改其乐”?孔颜所乐的不是疏食瓢饮本身,而是一种超越于具体物质享受之上的精神,一种因悟道成仁而发自内心的生命的欣喜。落到实处,便是看似简单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君子之乐。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貌似终于搭上全球化的末班车、一脚迈入市场经济社会的中国人却发现,无论拥有怎样的物质满足,都无法给自己带来真实、持久、发自內心的快乐。这就是弗洛姆所说,一个吃饱喝足的人,一个生理上和生物学上的要求都得到满足的人,竟然仍旧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这岂非咄咄怪事。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们没有“认识自己”,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因而也就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和动能。有感于此,作者走入历史与哲学的浩茫烟海,穿梭子过去与现实之间,历时三载,完成此书,企图找出今日中国人不快乐的历史根源,希冀国人重拾快乐的能力。
¥ 30

作 者: 杨黎光
ISBN: 9787020083268
出版时间: 2011-01-01 00:00:00
开本: 16

作品概述
编辑推荐
快乐学,人生最需要的知识快乐族,中国最稀缺的人群
作者简介
杨黎光男,汉族,1954年6月出生,安徽安庆人。中共党员。1977年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历任《法制文学选刊》编辑部副主任,《深圳法制报》副刊部主任,深圳特区报业集团副总编辑,现为《深圳特区报》高级记者。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1990年从事文学创作,著有长篇小说《走出迷津》、《大混沌》、《欲壑·天网》等3部。发表有中短篇小说、散文、评论、报告文学、电影剧本、电视剧本等。1992年元月调深圳从事新闻工作,转入长篇报告文学的创作,代表作有《没有家园的灵魂》(获首届“鲁迅文学奖1996一1997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美丽的泡影》、《伤心百合》、《打捞失落的岁月》等。现出版有《杨黎光文集》(八卷)。另有《青春门》、《欲壑·大网》、《失落的魂灵》等电视连续剧由中央电视台影视部、上海电影制片厂电视剧部、长春电影制片厂电视分厂等拍摄并播出。先后获得人民文学出版社“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广东省第三届‘金枪奖’”、“广东省第十一届新人新作奖(特别奖)”。1996年被评为“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跨世纪优秀人才”。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兼深圳特区报副总编辑。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0/05/06 17: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