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世纪病人
作者李晓桦1980年代曾经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军旅诗人之一,90年代往后又历经商海沉浮和移居国外的人生磨练,本小说耗时八年精心创作,既是他沉寂多年后的归来之作,亦可谓与命运对称的沧桑之作、泣血之作。小说融合了军人世家、新锐诗人、成功商人、新移民和思想者的多重眼光,其讲述的故事不仅囊括了大院内幕、军旅生涯、跨国陪读、多彩文坛、魔幻商场,更重要的是揭示了一位极度热爱军队的诗人,一名永远为自己的步兵生涯而骄傲的老兵,怎样因不能承受“断根之痛”,而在异国他乡深陷精神困境,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一个“世纪病人”的心路历程。作者以诗人的敏感和锐利剖析自己的精神世界,深度思考了自由、孤独以及“我究竟是谁”等哲学命题,并由此折射出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加速度变迁和历史的诡谲,以及西方世界的真切样貌。小说的语言犀利简洁,充满黑色幽默意味;叙事手法新异奇幻,读来却酣畅淋漓,是当代小说不可多得的重要收获。
¥ 29

作 者: 李晓桦
ISBN: 9787506373883
出版时间: 2014年6月
开本: 16

作品概述
生涯而骄傲的老兵,怎样因不能承受“断根之痛”,而在异国他乡深陷精神困境,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一个“世纪病人”的心路历程。作者以诗人的敏感和锐利剖析自己的精神世界,深度思考了自由、孤独以及“我究竟是谁”等哲学命题,并由此折射出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加速度变迁和历史的诡谲,以及西方世界的真切样貌。小说的语言犀利简洁,充满黑色幽默意味;叙事手法新异奇幻,读来却酣畅淋漓,是当代小说不可多得的重要收获。
编辑推荐
不能承受的“断根之痛”,催生了这部怪异、奇特的小说。快意地读,笑,然后心酸,然后沉思……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这部小说在东西方交汇的生活边界上,看透自己的人生,直击生活的痛处,直击人性的痛处,自我的痛处。作者要撕开生活给人看:一个想要保持本真的人,他历经了多少尴尬和困窘。小说执拗地迫近真相,洞悉一切;玩味无奈,幽默反讽。叙述欲擒故纵,精彩至极!小说家格非:这是一块色彩斑斓的织锦——记忆是经线,遗忘是纬线。作品表面的喧嚣之下有一种深沉的寂静。正如加缪所说的那样:真正的无言不是沉默,而是说话。文学批评家孟繁华:《世纪病人》用黑色幽默的笔法,讲述了一个在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之间的边缘人的生存与精神状况。荒诞不经的过去与无可奈何的现状打造出的“世纪病人”,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更让人不由得悲从中来。这是我们多年不曾见过的具有“共名”价值的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可能都是“世纪病人”。国防大学教授、作家乔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心史。晓桦用他诗人的敏感,捕捉细节和语言,把他这一代人的历史与他个人的心史,看似轻松实则沉重地交叠映现在我们面前,让不同代际、不同经历、不同心路的人,从中反观并反审自己,与“病人”的灵魂一同颤栗、唏嘘和感悟,在被它冲击的同时,成为我们共同的心史。诗人宋琳:《世纪病人》是诗人李晓桦的一部自传性长篇小说,它提供了我们这个时代跨国生存的一个精神分析样本,它散漫、谐谑、恣纵的笔法类似于涂鸦,那些经验的碎片惊人地还原了主体的真实。作为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实验文体《蓝色高地》的姐妹篇,作者将一个呓语症患者的率意独白和隐微叙事运用得恰到好处。诗歌评论家唐晓渡:《世纪病人》奇妙地对称于作者的命运,源于沉默而归于沉默。当代有哪一部小说曾经如此倾心于对自由的悖谬这一人类根本境遇的探索和拷问,并由此集合起对孤独、偏执、失根、失语、荒诞、梦幻、黑暗等生存范畴的极致体验?有哪一部小说,其语言近乎半被幽闭、半是自闭中变态的呓语,却显示出如此强悍的穿透力和感染力?
作者简介
李晓桦:1955年生于上海,在北京长大。少年从军。读过大学中文系,做过文学编辑。后下海经商。在加拿大温哥华生活数年。现居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出版有诗集《白鸽子•蓝星星》,实验文体《蓝色高地》,诗文集《金石》等。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0/05/06 17:5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