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李素伯文集
  李素伯是现代卓有成就的散文家、诗人和散文理论家。然而由于他不幸英年早逝,生前只有一部散文研究专著《小品文研究》得以刊行,发表的其他诸多作品未曾结集出版。随着新时期学界对现代文学和散文研究的重新关注,李素伯其人其文也逐渐得到较为公允的评价。与之相应,李素伯的相关作品和资料也亟待我们抢救性发掘整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本较为全面地囊括了李素伯存世遗作和佚文的文集得以面世。  本书涵盖了李素伯创作的旧体诗词、文言小品、新诗、散文等诸多体裁的作品,也收录了他所撰写的文学论文、研究专著,还囊括了一些书信、译文、读书笔记等。本书首次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李素伯的创作和研究成就,将有助于读者对李素伯其人其文的了解,也有助于相关研究者对于李素伯研究和现代文学研究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
¥ 59.00

作 者: 李素伯
ISBN: 9787506399562
出版时间: 2018年10月
开本: 170*240

作品概述
编辑推荐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开辟草莱首创《小品文研究》;技艺精湛锤炼散文精品;怒目金刚时代正义斗士;勇于开拓语文教改先驱;哲人云亡勋业长存天地本时期(中国现代小品文的昌盛时期,主要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抗战前的时期)的重要成果便是多部系统的小品文理论专著的诞生,并带有“空前绝后”的特征。其中最先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李素伯1932年1月在上海出版的《小品文研究》(新中国书局)。它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深入地论述了“五四”以来小品文创作和研究的特点和成绩,并为此后的发展开拓了道路。--李宁:《中国现代小品文概观》李素伯的《小品文研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关于小品文研究的第一本专著。它既是对“五四”以来小品文创作和研究的一个全面总结,又为此后的发展开拓了道路,其重要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可以这样说,李素伯的《小品文研究》是我国小品文研究的开辟草莱之作,其筚路蓝缕之功,泽及后世,这是南通现代作家兼学者李素伯对现代文学作出的突出奉献。--陈辽:《开启南通现代文艺殿堂之门--读〈濠南集--南通现代文坛漫笔〉》20世纪30年代逐渐形成了以言志说散文批评、社会学散文批评和文本说散文批评为标志的三足鼎立的批评格局。言志说散文批评以周作人、林语堂为领衔人。社会学散文批评以鲁迅为领衔人。文本说散文批评以朱自清、李素伯为领衔人。--尹颉:《20世纪中国散文批评概观》历史似乎把李素伯这位散文批评家遗忘了。他的生命很短暂,仅仅生活了三十个春秋。他没有妻室儿女,身后萧条。但他留下了散文批评专著《小品文研究》,给散文理论研究宝库增添了宝贵财富。我们只要站在散文批评的银河中前后扫描一下,就会发现,李素伯在这银河中是一颗耀眼的星星,因为他是这样重要,在二十世纪散文批评中,他是真正系统地自觉地研究散文的少数几个人中的一个。--范培松:《中国散文批评史》
作者简介
李素伯:李素伯(1908-1937),出生于江苏省海门县(今海门市)中和镇,后随家人迁居南通县垦牧乡(今启东市海复镇)。原名李文达,又名李绚,字素伯,又字质庵,号梦秋、梦秋子,笔名所北。现代散文家、诗人、散文理论家。李素伯于1923年入通州师范学校读书,成绩优异。在通师读书期间,李素伯开始文学创作,同时钻研绘画、书法。毕业后,李素伯先后执教于南通实验小学、南通县乡村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1936年,李素伯患病期间为庸医所误,从此一病不起。1937年,李素伯不幸英年早逝,年仅30岁。李素伯生前创作了大量旧体诗词、文言小品、新诗、散文、文学论文,并发表于《爝火》《艺风》《文学》《中学生》《文艺茶话》《人言周刊》等刊物,影响甚大。他发表于《中学生》杂志的《春的旅人》,当时曾被选入北新书局的活页文选和不少学校的语文补充教材。除此之外,他还撰有散文理论研究专著《小品文研究》,于1932年由新中国书局出版。《小品文研究》首开中国现代散文研究的先河,既是对“五四”以来散文创作和研究的全面总结,又为此后的散文发展开拓了道路,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李素伯的笔名,在当时即被收入《现代中国作家笔名录》(1936年)。新时期以来,《中国现代文学辞典》(1987年)、《中国现代文学作者笔名录》(1988年)、《中国散文大辞典》(1997年)、《中国文学大辞典》(1997年)等也收录了他的相关资料。对于李素伯在文学创作和研究上的突出成就及贡献,著名学者范培松、黄修己等在《中国散文批评史》《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等专著中予以了高度评价。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0/05/06 17:5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