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艺术家”刘迅甫率团为农民义写春联》新闻稿,自2月2日在新华社客户端上线,随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阅读点击量持续上升,很快超过100万。
一项公益活动,一条原创稿件,何以引来百万人目光?感叹新华社客户端媒体的力量之外,个中原因,更值得深思。
“百姓艺术家”刘迅甫,春节前为农民义务书写春联,看似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能坚持37年,不仅有情怀,更有信念,有鲜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真正感动人心的地方。在商品经济大潮和艺术价值取向相互撞击的年代,这种行为,弥足珍贵!
德不孤,必有邻。参与公益活动的书法家,是一个群体,这种团队行为,揭示了一个真相,在服务人民群众的路上,艺术家决不会孤单!
为农民义务写春联,体现出艺术的方向。热爱人民的人,必然受到人民的喜爱!曾一度,艺术脱离人民群众的倾向比较突出,陷入孤芳自赏,人民不满意。一旦回归为人民服务的方向,马上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肯定,赢得更加广阔的前景!
文化是有根脉的。写春联,贴“福”字,是千年习俗,是民族传统。红纸上的方块字,承载着中华民族古老而全新的信息密码。优秀传统文化植根民众,具有深厚的土壤,尊重和弘扬,是责任,是使命。顺之者吉,行之者昌!
从受众角度看,在明星八卦喧嚣一时,充斥不少媒体频道版面的环境里,人们对于宣传真善美的社会正能量更加渴望,人民大众的目光永远喜欢纯洁和高尚!
就文章而言,也给人启迪:文以载道,信言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