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你想知道地球另一端被诗歌点燃的黑夜是什么样子吗?

作家出版社 | 2019-11-18
分享到:

那些无法被命名的黑夜

——《夜的命名术:皮扎尼克诗合集》

新书分享会·北京场

  11月9日晚,那些无法被命名的夜晚:《夜的命名术:皮扎尼克皮扎尼克诗合集》新书分享会在北京单向空间爱琴海店举行。诗人翟永明、批评家冷霜、北京大学副教授范晔,及本书译者汪天艾参加了此次分享会,活动由诗人周瓒主持。

  从2014年至今年春天,译者汪天艾花费5年时间完成了这本书的翻译,她说翻译这本诗集的过程是完全把自己打开,让她的语言入侵的过程。“这本诗集完全覆盖了我在马德里读博士的全部时间,直到毕业回国工作。皮扎尼克的诗,不是她需要被我翻译,是我需要翻译她,我对她的诗歌有一种本质上的需求。罗兰·巴特说:‘我写作是为了被爱,被某个遥远的人所爱。’那么我翻译她就是为了去爱某个遥远的人,并籍此找到与自己共处乃至和解的可能。”

  汪天艾介绍说,原版书其实没有真正的题目,西语书名直译过来就叫《皮扎尼克诗全集》,“夜的命名术”是汪天艾起的:“因为觉得它包含了对我而言特别可以代表皮扎尼克诗歌的3个元素。”在汪天艾看来,皮扎尼克的人生是一个热切的、被诗歌点燃的故事,终其一生,她不断撞击着那堵名叫“诗歌”的墙,在她几乎全部的作品中都饱含着一种提纯、精炼、不断向中心靠近的意愿和努力。

  诗人翟永明谈到自己与皮扎尼克有着同样的经历,同样是大量的失眠和描写黑夜,她感觉自己距离皮扎尼克更近了一些。

  任教于北京大学西葡语系的范晔对这位用西班牙语写诗歌的女诗人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西语是一种拼图,将这位犹太裔女诗人的生命与诗歌拼在了一起。批评家冷霜则认为,译者汪天艾在马德里留学期间翻译这本诗集,是将自己置身于险境之中,为了摆脱当前的困境而经历了很多不懈的努力。

  在文学和生命之间,她选择了前者,她全部的努力在于把诗歌视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她想成为一位完全的、绝对的诗人,毫无裂缝与伤口的诗人,所以尽管皮扎尼克36岁就结束了生命,但是皮扎尼克这一生“不曾懒惰,也不是懦夫”。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0/05/06 17:5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