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追寻李迪足迹,重访永和人家——李迪纪念活动在山西永和举行

作家出版社 | 2021-05-28
分享到:

  5月23日,由作家出版社、北京市杂文学会、山西永和县委宣传部共同举办的“追寻李迪足迹,重访永和人家”活动,在山西永和举行。

  李迪五去永和,深扎这片土地68天,走遍了这个只有一条马路的小县城,收获了许许多多的故事,精选了三十三位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展现了当地红红火火的脱贫攻坚战。这三十三个故事凝聚了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槐花饼、大红枣、剪纸、豆皮、粉条、驴肉……最有烟火气的词语背后,是最有力量的生活意志,这群善良的人们,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用勤劳的双手,走出了自己的康庄大道。

  2020年6月29日,积劳成疾的李迪因病逝世。感动于李迪的事迹,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评价李迪是一位“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家”。

  为了纪念李迪,永和县政府在永和第一高级中学校园内设立了李迪事迹陈列馆,陈列馆前安放着李迪半身塑像。塑像由李迪生前的老战友,著名画家刘学伦与著名雕塑家袁成龙设计制作,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大理石碑面上镌刻着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高洪波题写的“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家 李迪”。

  活动由北京市杂文学会秘书长、作家李培禹主持。永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薛莉红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词。原中共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北京市杂文学会名誉会长段柄仁,解放军报社原社长、总编辑孙晓青将军,人民公安出版社副总编辑李国强,中共永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薛莉红,李迪夫人魏桂兰,共同为李迪塑像揭幕。

  作家出版社、群众出版社、北京市杂文学会分别向永和一中和李迪事迹陈列馆捐赠了各自出版、发表的李迪作品。作家、杂文家夯石捐赠了为李迪创作的漫画像。永和一中冯磊校长接受捐赠。

李迪生平

  李迪,1950年 1月 29日生于北京。中共党员。1966年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学生,1969年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知识青年,1970年入伍第14军42师宣传队,任创作员。

  1970年发表小说处女作《后代》,在云南文坛崭露头角。1978年调入人民文学出版社任编辑,1980年在《解放军报》连载长篇小说《这里是恐怖的森林》。1982年赴日访学,1984年回国后继续从事文学创作。

  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系全国公安文联特聘签约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

  先后出版《野蜂出没的山谷》《这里是恐怖的森林》《豹子哈齐》《黑林鼓声》《书包里的秘密》《獴!獴!獴!》《枪从背后打来》《傍晚敲门的女人》《预审员笔记》《血色兰花》《丹东看守所的故事》《我的眼泪为谁飞》《星星点灯》《那时候我们青春浪漫》《铁军·亲人》《警官王快乐》《社区民警是怎样炼成的》《听李迪讲中国警察故事》《英雄时代——深圳警察故事》《徐州刑警》《黑案》《凌晨探案》《宣传队》《加油站的故事》《永和人家的故事》《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等中长篇小说、报告文学40余部。其中《听李迪讲中国警察故事》《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被列为国家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多部作品被改编拍摄成电影、电视剧。先后荣获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奖、解放军报长征文艺奖、鄂尔多斯文学奖、中国报告文学金奖、“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公安部金盾文学奖、全国报纸副刊作品评选金奖等。

  其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推理小说《傍晚敲门的女人》1984年在《啄木鸟》杂志发表后,相继在俄罗斯、法国、韩国出版,开创了中国推理小说走向世界的先河。

  近年来,李迪创作精力旺盛,他经年奔波于全国各地,深入农村、塔里木油田、警营、看守所、基层加油站等采访写作,每年均有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人民公安报》《文学报》《北京日报》《天津日报》《中国作家》《啄木鸟》杂志等,激情四溢地歌颂人民,赞美劳动,书写时代。

  李迪在进入病房之后,完成了他最后一部著作的最后一篇文稿。在手术之前,签发了图书出版前的最后改样。他是著作等身的作家,他为祖国、军队和人民写作了毕生。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1/05/28 13: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