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作家活动周 | 王蒙“春天一堂课”:春天的旋律 生活的密码

作家出版社 | 2023-03-23
分享到:

春天的旋律 生活的密码

  ——“春天一堂课”侧记

“春天的旋律,生活的密码,这是非常珍贵的。”

这句话出自王蒙发表在《人民文学》1980年5期的短篇名作《春之声》,距今已过去了近43年。

王蒙先生在讲课现场

  3月21日,正是“昼夜均分,莺飞草长”的“春分”日,也是中国作协举办的首次“作家朋友,欢迎回家——作家活动周”的第一天。作为共和国文学的同龄人,“人民艺术家”王蒙在这一天上午走进鲁迅文学院,开讲“春天第一课”,在“春天的旋律”中谈及“生活的密码”,分享文学与生活的经验。

  这不仅是“作家活动周”的第一讲,也是鲁迅文学院开设的“鲁院大讲堂”的第一讲。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以及吴义勤、邱华栋、邓凯等书记处同志来到现场,与作家们共同聆听这“春天第一课”。

“春天第一课”现场

  早在课堂开始前的30分钟,现场来自基层的36位中国作协会员以及50位鲁迅文学院第四十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的学员们便已拥入会场,翘首期盼;而在“云”上,还有来自大江南北的无数网络观众,等待着各平台的网络直播开始。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院长吴义勤主持讲座

  随着一阵热烈的掌声响起,王蒙在主持人吴义勤的陪伴下走上了讲台。

认真听课、做笔记的作家们

  聚光灯下的王蒙神采奕奕,一开讲便谈及“怎样的作品才能经受住生活的考验”这一作者朋友们最关心的写作问题,由此进入课堂的第一个部分“文学与时间”。从事写作已70年的王蒙,以《青春万岁》和《这边风景》为例,前者从写作到出版相隔25年,而后者更是相隔了近40年。即便如此,这两部作品在出版后依然深受读者欢迎,原因正在于作品中有扎扎实实的生活。

认真听课的作家们

“我爱生活胜过了爱我自己。”

王蒙谈到,作为写作者,保持对生活的浓厚兴趣与审美力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句总结,让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文学与空间”的关系

谈及时,王蒙说,一方面,在“文学根据地”的意义上,写作空间并没有固定的标准。一般而言作家都有自己的文学根据地,比如北京和新疆,便是他常写的地方;但也有不少作家说不清自己的文学根据地,比如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莎士比亚。另一方面,空间也指不同的地方与经验。他举了不少自己出国考察时候的趣事,惹得听众忍俊不禁,掌声连连。这些异域故事给大家带来的新鲜感,正说明了写作空间有许多的可能性。

认真听课、做笔记的作家们

王蒙又谈到了“文学与想象力”。

在谈完文学与时间、空间的关系后,想象也是从生活中来的,并不是无本之木。他高兴地说,最近正在看的《三体》和《流浪地球》给他的启发,就是要敢于想象、能够想象。“虚构的能力要靠自个儿发展”,他还透露自己一直在进行这种锻炼和尝试。

“文学与语言”

顺着“想象力”的翅膀,王蒙谈到本节课的第四个部分。在他看来,中国传统文学中的语言能够给写作者以极大启发,除此之外,也要学习生活中随时出现的新的想象与可能。

“文学根据地”的说法令他们印象深刻。

在王蒙风趣幽默的写作经验分享中,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很快过去,但同学们明显意犹未尽。儿童文学作家彭绪洛在课后表示,自己深受“挖掘和深耕自己的文学根据地”的启发;广东作家陈再见则有所困惑:面对流动且碎片化的现代生活,青年作家如何处理文学与空间的关系,构建自己的文学根据地?他将这个困惑在课堂上和盘托出。王蒙笑着说,

作家范墩子提问

“该做哪些努力,才能让一个小说家找到属于自己的叙述风格?”王蒙在回答中谈到自己对于诗的热爱,强调了诗意对于小说语言的重要性。

王蒙对生活的这种炙热的爱和通透的体悟,同样感染了在场的作家们。陕西“90后”作家范墩子课后谈到“要对生活有热情、有兴趣,要学会从生活里挖掘创作的资源”对于自己的启发,在课堂上,他还提出了另一个作家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作家陈再见提问

作家肉孜·苏皮提问

  在课堂上,王蒙的妙语连珠常常使得大家欢笑不断。江苏作家汤成难表示,这是她第一次有机会这么近距离听王蒙的讲座,尤其是他对于中西文学的信手拈来,譬如将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被写作者所津津乐道的开头与李商隐的诗进行对比与分析,使她受益良多。辽宁作家刘政波(鬼金)表示,王蒙的表达和讲述令他钦佩,他找到了接下来在写作上应该学习和补充的方面。

合影

春天的这堂课,不仅定格在照片中,也烙印在了大家的心里。

直到在鲁迅文学院楼前集体合影的时候,大家依然在热情讨论课上的所得。

  摄影:王纪国

  来源:中国作家网

  排版:王 晶

  初审:张溯源

  二审:刘 强

  三审:颜 慧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3/03/24 1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