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女小渔》到《小姨多鹤》,从《金陵十三钗》到《陆犯焉识》,从《梅兰芳》到《芳华》,如果要挑一位最受影视圈欢迎的当代作家,严歌苓当之无愧。这些年来,她的作品受到李安、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等大咖导演的青睐,人们不禁要问,他们为什么都选中了严歌苓?
严歌苓的人生是一部传奇 人民文学出版社供图
严歌苓 小说家,电影编剧。1989年赴美留学,获艺术硕士学位。旅美期间获得十多项美国及台湾、香港地区的文学奖,并获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编剧奖、美国影评家协会奖。2001年加入美国电影编剧协会。代表作有《扶桑》《第九个寡妇》《金陵十三钗》《小姨多鹤》《陆犯焉识》《妈阁是座城》《芳华》及用英文写作的《赴宴者》等。作品已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出版。
从《少女小渔》到《小姨多鹤》,从《金陵十三钗》到《陆犯焉识》,从《梅兰芳》到《芳华》,如果要挑一位最受影视圈欢迎的当代作家,严歌苓当之无愧。这些年来,她的作品受到李安、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等大咖导演的青睐,人们不禁要问,他们为什么都选中了严歌苓?
“我也不知道啊。”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严歌苓笑着回应道。
细读严歌苓的作品,就会察觉其中的缘由。她笔下塑造的人物个个都有劲道,而她讲故事的方式细腻酣畅、意味深长。她以天赋和超出常人的努力、坚韧、自律,一步步成为这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不过,盛名之下,严歌苓并不爱这热闹,她倒是希望新的一年能不写影视剧,只写小说。久居国外的她,以“写稿佬”自居,悉心保卫着自己平凡的生活。
1
因为电影《芳华》的热映,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严歌苓原著小说《芳华》也在热销。为此,严歌苓从德国回到国内,在各个城市举办读者见面会,下周二将到南京。届时现代快报ZAKER南京将对当天上午10点在“凤凰吾在书舍”举行的一场见面会进行直播。而在严歌苓抵达南京之前,现代快报记者与她进行了一次连线采访。
《芳华》中,上世纪七十年代文工团里的一群少男少女,以独有的姿态绽放芳华,小说用四十余年的跨度,展现他们命运的流转变迁。读过严歌苓原著小说的读者,会从小说中感受到人物心理更细腻、更敏感的部分,也会对大历史背景下的人性有更深刻的思索。
出生于1958年的严歌苓,12岁到25岁的青春年华在部队度过,做了8年舞蹈演员,又做了两年编舞,再成为部队的创作员。《芳华》并非她第一次写部队生活,但却是最具个人自传色彩的。尽管是虚构的故事,但是她坦言,这是她最诚实的一本书,“我讲了大量的真话,也讲了很多我对当年的一些战友,尤其是何小曼(电影里的何小萍)这样一个人物的忏悔,以及很多对青春里发生的一些现象的反思。”
这段严歌苓倾情书写的“芳华”,对她的人生来说,究竟有怎样的意义呢?
严歌苓想了想,答道:“这段时光对我的人生来说是决定性的。如果我不上前线,我不去采访伤员,我肯定不知道我是一个作家,不会从舞蹈这么快就转变成写作。进入写作之后,如果没有军队给我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铁的纪律,我可能也不会在三十岁,在中国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作家的时候,又走向了国外。没有部队的吃苦精神,不可能完成我的学业,再写出另外一个层次上的小说。”严歌苓说,对这段“芳华”,她一直心存感恩。
2
严歌苓提及的而立之年的留学经历,特别励志。为了寻找另一个地平线作为新的起跑点,她在仅认识ABC的情况下,用一年零七个月考过了托福研究生线,考上了美国哥伦比亚艺术学院写作系研究生,专业学习写作。
“我很庆幸自己做了那样的决定。当时在美国,如果不那么背水一战去考英文的话,我那一年的奖学金就没了,第二年再去申请,也不知道能不能再申请到。”严歌苓回忆道。为了挣钱,这个已经加入中国作协的小有名气的作家,在美国却要做保姆、打零工。那段经历,被严歌苓视为“早点吃苦,让你早对人生做一些准备”。
而严歌苓职业化的写作,也是在美国求学这段时间历练出来的。她很清楚,自己是一个职业作家,每天到了点,就会坐在写字桌旁,“我就是靠写字来养家活口的。我喜欢它的自由,那种没有极限的自由”。
天赋、努力,加上高度自律的职业训练,严歌苓的写作日臻成熟。她特别擅长写女性,敏感地关注周围人的生命状态,不断探索人性,不断表达她的思考。讲述华人移民故事的小说《少女小渔》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随后,李安那通打给严歌苓要买下《少女小渔》版权的电话,更是让她的作品和影视圈结下了不解之缘。陆续有导演来找她要版权,她的作品频频被搬上大银幕。而在电视剧领域,严歌苓的每部作品,也都会掀起收视热潮:《一个女人的史诗》《铁梨花》《小姨多鹤》……
真正让严歌苓被人熟知,还是近些年来与电影的联姻。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归来》都改编自严歌苓的小说,陈凯歌的《梅兰芳》请她做编剧,此次与冯小刚合作《芳华》,她再次原著、编剧一肩挑。
对大导演们的偏爱,人们都会好奇她有怎样的法宝。严歌苓笑着说,她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很注重塑造人物,大概是大家都很喜欢我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吧。”另一方面,严歌苓作品的画面感极强,这也为电影拍摄创造了优越条件。总之,文字经过她的手创造,打上了浓烈的严歌苓风格的烙印。
随着名气的大涨,严歌苓对待文字的态度却从来没有改变过。为了挖掘到故事中人物的魂,她用来体验生活的成本也不可计量。她笑言,如果没有影视版权售出的话,有时候估计得赔本。
不过严歌苓直率地说道,在写小说和编剧之间,她更倾向于写小说,“写剧本是不得已而为之。希望有更多好的编剧,那样我就不用写剧本了。”
3
回望早年经历的“苦”,严歌苓并不觉得当下的生活就是“苦尽甘来”。
“写作其实是让你很吃苦的一个职业,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忍受寂寞、忍受对自己的自我怀疑。”严歌苓说,就像跑10公里,你感觉自己根本跑不过去,但是度过那种垂死的状态,会达到一种超越的身体状态,“闯过去就好了。”
这样的写作状态,如果不经她自己这样诚实地描摹,想必读者们一定想象不到。难怪她喜欢自称“写稿佬”,好像一提作家,就把身份吊起来了。
“就是要平常心,别把自己架起来,别以为自己是个了不起的人,要清醒一点,冷静一点。一旦被架起来,就脱离了生活,不能像一个平常人一样生活,所以作品也就会越来越苍白。我在国外的生活非常单纯,我一直在平凡的生活外面画警戒线,不可以有人超越我的警戒线,我要保卫自己平凡的生活。”她接着说道。
在严歌苓构建的平凡生活里,她每天写作的时间相对固定,理想的状态是每天写作两三千字,“不写你这一天干吗呢?还是上班的年龄,得上班啊。就这么简单,所以我成了劳动模范。”她笑道。
但是不管开始的时间早或晚,女儿一回家,她就停止写作。“家人都很支持我,牺牲很大。因为我不愿意间断写作,所以家里很少有节日和周末。所以每写完一本书,我都会很惭愧,就想着要带着家人一起旅行,出去享受。”
即使她视写作如命,她也不愿意在生活中失衡,她是一个母亲,一个妻子,一个厨子,愿意把时间留给家人,“我的精力很旺盛,不会因为工作,就没心思去考虑其他的事情。比如家里的布置,照顾花园里的花。我在楼上写作,楼下就在烧着菜,炖或者烤东西。不过经常就闻到糊了的味道,因为写得太入神了。”
和严歌苓这样聊着,不由地在想:正是这样烟火气的平凡生活,造就了这么传奇的严歌苓吧。
对话
读书是最不花钱的好玩的事
读品:您对南京有怎样的印象?
严歌苓:我的妈妈在南京生活过,我来过南京很多次。南京生活气息很浓厚,南京人爱吃爱穿,爱笑爱打扮,爱生活。南京有很多我小时候去过的地方,常常会想到的。像中山陵、灵谷寺的无梁殿。
读品:您怎么看待最近这段时间的《芳华》热?
严歌苓:每个人都对自己的青春很留恋,享受青春的人,也愿意看别人的青春是什么样子的,所以,这个题材才会引起共鸣。我们那一代人文工团的故事,是很独特的。两个主人公,刘峰和何小萍,不同于一般电影里我们看到的人物,他们是很独特的人物。看到电影的票房这么好,小说也卖得很好,我感到很惊喜,又惊讶,又喜悦。
读品:小说作品经影视传播后,再引得大家回归文学欣赏,您希望读者从文学作品中感受到什么和电影不一样的东西?
严歌苓:我从来没有想过小说和电影要有什么不一样的东西,但是,文学就是文学,文学的审美价值只属于文学本身。文字的魅力、文学的艺术,这种审美方式和审美价值,是什么都不可以代替的。在电影没有产生之前,文学已经像宗教一样,给世俗生活中的人们以精神的滋养。
电影取得很大的成功,肯定能够推动文学,两者互动,相互给予,把观众拉到读者群中,或者把读者拉到观众群里,这都是一个让我感到很欣慰的现象。
读品:您目前在创作什么作品?
严歌苓:我刚写完《芳华》的电视剧。这次从德国出来之前,刚刚写完最后一个字,所以特别疲劳。电视剧今年会拍摄。
读品:您平时爱读什么样的书,推荐大家读什么样的书?
严歌苓:好的小说现在越来越少,这两年我没读什么小说了。我推荐每个人先把经典的作品读一遍,《红楼梦》读一遍,雨果的统统读一遍,列夫·托尔斯泰的读一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读一遍,马尔克斯的所有作品读一遍……读书是最不花钱的好玩的事,为什么不读呢?这很可惜。无知就是犯罪。
读品:2018年伊始,有什么新年愿望吗?
严歌苓:过得慢一点,写得少一点,不写影视剧,只写小说。